当前位置:

广西“甜蜜事业”花甲之年再赶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陈 编辑:周怡琳 2018-12-02 14:53:42
时刻新闻
—分享—

  (广西六十年)广西“甜蜜事业”花甲之年再赶考

  中新社南宁12月2日电 题:广西“甜蜜事业”花甲之年再赶考

  中新社记者 杨陈

  初冬午后的扶绥,万亩连片的甘蔗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是中国甘蔗种植面积最多的县域,常年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以上。然而在1988年以前,这里还是大片荒地。“我们从小走的都是泥巴路,住泥瓦房。”58岁的扶绥县大陵村党总支部书记郭益山如是说。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成为发展甘蔗种植的重点省(区),得益于国内消费大市场、广西体制改革带来的活力,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食糖主产区之一

  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总裁助理陈明华告诉记者,东亚糖业于1993年由泰国两仪集团合资控股崇左市(原南宁地区)4家国有糖厂后建立,是广西糖业最早的合资公司。

  那些年,广西糖业“走出去”,与越南下琅县签订种植合作协议,回收越南甘蔗。广西近百家糖企亦携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所组成的15家大型集团成为中国糖业界“翘楚”。

  2008年,世界制糖业陷入低谷。中国食糖产量却成功“逆袭”,以1484万吨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广西共产食糖937万吨,连续13年位居中国第一。

  广西糖业迎来发展高峰的同时,甘蔗也甜到了蔗农的心坎里。广西蔗糖业从业者约2000万人,占全区人口近40%。各地相继出现“甘蔗村”、“甘蔗楼”等新称号。

  “这栋楼就是靠甘蔗地‘种’出来的。”郭益山说。他家的“甘蔗楼”外观时尚大气,内部装潢也颇为考究。

  正当人们沉浸在甜蜜生活时,风云突变,2010/11榨季起,国际市场供需动荡,加上国内外生产成本差距大,国际糖无序涌进,对中国食糖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广西甘蔗价从高位的500元/吨,三年内跌至400元/吨,制糖企业和蔗农双双受损。广西糖业种植集约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日渐凸显。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黄胜杰介绍,2015年当地出台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提出建设500万亩高产高糖(以下简称“双高”)糖料蔗基地,通过提高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水平,大幅降低成本。

  经过三年发展,如今走在扶绥县渠黎镇13000多亩的渠芦现代农业合作社“双高”基地里,蔗农仅需在数控机房里开启电闸,水肥溶剂就会通过管道均匀地喷洒在蔗根上。开着收割机转上几圈,一吨甘蔗就能轻松收割完毕。

  “以前种甘蔗,辛苦一整年收入才两万元。现在全机械化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每年可分红三万元。”郭益山说,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村里也于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

  二次创业的广西制糖业,“玩”出了全新花样:以前被蔗农一把火烧掉的甘蔗叶如今卖给饲料厂,可以赚个好价钱。制糖过程中产生的蔗渣、滤泥、废糖蜜,变废为宝成了广西拉长糖业产业链的“主力军”;为传承千年的古法红糖穿上了精致“外衣”,使之身价翻倍;广西还将甘蔗与醋做了一个“跨界”组合,一吨甘蔗可以做12吨饮料醋,附加值高达两万元。

  根据广西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广西产糖602.5万吨,比1958年增长76倍。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条,目前一吨甘蔗的价值,已从单纯糖产值700至800元,增加至附加值3000元左右。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表示,广西糖业“二次创业”,就是要推进从产品低端转向中高端,通过技术改造,使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焕发青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陈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