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拖垮孩子视力的不止学业负担 还有垃圾食品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周怡琳 实习编辑 唐伊虹 2018-09-12 11:16:27
时刻新闻
—分享—

  发病低龄化、度数高度化,防治近视医生这样说——

  拖垮孩子视力的不止学业负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眼科预检区域内,医务人员为小朋友测视力。 本报记者 袁婧摄

  ■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记者 李晨琰

  开学第一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眼科就迎来就诊小高峰,大部分是刚上小学的孩子,也有幼儿园小朋友。“接诊的近视孩子最小只有五岁,才幼儿园中班就要戴眼镜。”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副主任渠继芳忧心忡忡。

  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病年龄从20年前的13至18岁提前到了9至14岁,发病低龄化、度数高度化的趋势明显。原本人们普遍认为是学业负担拖垮了孩子的视力,可如今都没到学龄期,视力怎么就不行了?儿科医生们注意到,拖垮孩子视力的,不止学业负担这么简单。

  孩子的晶状体更清澈,抵御蓝光能力更弱

  在渠继芳的门诊,幼儿园近视患儿不在少数。说起那位五岁小患者,她忍不住感叹:“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问爸妈要手机。”

  如今的手机、电视机画面越来越好看了,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背后,蓝光有功也有过。国际照明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蓝光可引起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主要集中在视网膜色素内表皮细胞,并在视网膜上形成弧光和盲点。

  “相比成人,孩子的晶状体更为清澈,抵御蓝光的能力更弱,蓝光往往能直射眼底。”渠继芳介绍,有数据表明,在0至2岁,约70%到80%的蓝光会照射到视网膜;在2至10岁,约 60%到70%的蓝光会照射到视网膜,是成年人接收蓝光辐射的3到4倍。如果孩子过早接触蓝光,不仅容易近视,还有可能引起眼底病变。

  现代社会的屏幕暴露不止这些。3D、VR(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视觉体验升级的同时,也于无形中加剧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用眼负担。“观看3D或VR影像时,常为剧情所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频率降低,且佩戴此类特殊眼镜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比日常观影减少许多,用眼会更为吃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眼科副主任陶晨谈到,儿童由于视觉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若经常佩戴3D、VR眼镜,眼睛更易疲劳,出现视觉问题。

  亚洲人群更易近视,需要多一些“户外暴露”

  尽管学业压力不大,不少学龄前儿童的“用眼额度”似乎也不宽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视光部医生韦严注意到,近年来,已有三四岁的孩子来看近视,这在以前不敢想象。问了病史才发现,这些孩子从小学画画、弹琴。“练习乐器或绘画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在室内环境中视近物,如不注意休息,极易用眼过度。”韦严说。

  事实上,近视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从人种遗传角度看,亚洲人可能为近视易发人群;也有观点认为,亚洲青少年近视的高发,可能与亚裔孩子室内活动多、室外活动少有关。

  早在几年前,医学界就提出,户外运动时间太少,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并认为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能减少近视发生。对此,陶晨表示,即使做不到户外运动,哪怕增加“户外暴露”对孩子双眼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远距离视野可让眼球得到放松和锻炼。”

  “有研究显示,每天两小时户外运动有助于预防近视,如果学龄期青少年课余时间有限,也应保证每天45到60分钟的户外活动,这不仅可以保护视力,对生长发育也有好处。”渠继芳说。

  吃甜食也伤眼睛,建议家长让孩子远离垃圾食品

  临床医生还注意到,现代饮食结构的变化不仅让“小胖子”增加了,也让“小四眼”变多了。“大部分人只知道,常吃甜食易发胖,其实它还会影响眼睛健康。”陶晨说。

  饮食究竟如何影响视力?原来,甜食中的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维生素B1,如果糖分摄入过多,维生素B1就会相对不足,而维生素B1是眼睛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尤其对于发育期的儿童特别重要。缺乏维生素B1使视神经功能弱化,导致视力减退。同时,摄入太多糖分会干扰体内钙的代谢。一旦缺钙,儿童眼睛的巩膜弹性就会减退,眼球容易伸长,致使眼轴变长,进而发展成近视眼。

  “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让孩子远离垃圾食品。”韦严举例说,绿叶蔬菜、胡萝卜中包含叶黄素,这是一种天然视觉营养素,为了预防近视,应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少吃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均衡营养。

  专家强调,绝不建议让孩子通过药物、保健品补充视觉营养素。以叶黄素提取物为例,有研究发现,过量摄入或增加致癌风险。

  “千万不要小看近视,在上海,病理性近视已成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原因。”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柯碧莲说,10岁前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非常重要,不然近视患病风险会大增。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周怡琳 实习编辑 唐伊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