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留住乡愁 六旬摄影师八年拍摄近百座四合院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迪 编辑:何冰 2018-07-07 23:08:00
时刻新闻
—分享—

  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的万天宫一角(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新华社成都7月7日电 题:为留住乡愁 六旬摄影师八年拍摄近百座四合院

  新华社记者王迪

  如果不是因为一名叫程金玉的摄影师,很少有人会知道川北偏远农村还藏着近百座雕龙画凤、造型精美的明清四合院。八年间,为了寻找这些上百年历史的古院落,他走遍了四川省南充市最偏远的角落。

  “我在乡下看到老院子,心里就有一种沧桑感,感觉乡村文化正在消失,很可惜。如果我能用影像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这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程金玉说。

  几天前,程金玉带记者来到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的万天宫,这是他曾经拍摄过的一个院子。手机导航只能到双桂镇,接下来司机先后找了两个村民问路。一个三十多岁的本地男子指了桥对面的方向,皱着眉说,“那里不好玩”。

  建于1791年、占地800平方米的万天宫如今门可罗雀。宽阔的庭院被满满一层青苔覆盖,一米宽的石板被隆起的树根截成两段。雨后的台阶如此湿滑,以致记者不小心仰面摔了一跤。除了55岁的看门人苟秋平和我们一车三人,再没有别的访客。

  南部县千秋乡的一位村民走出杜家庄园(2016年7月摄)。新华社发(程金玉 摄)

  但这里也曾热闹过。站在全木架结构的戏楼上就能遥望两侧的楼阁和对面的大殿,即使在下雨天,当年人们也可以在屋檐下欣赏戏台上的演出。四合院内到处都能看到以人物为主、颜色尚未褪去的精美木雕。

  苟秋平说,这里后来改成了小学和初中,他曾经在这里上学,当时六一节的演出、校长的讲话都会在戏台上办。自从2004年学校搬走,这个院子就安静了下来,只有周末偶尔有过去的学生或者附近村民进来转转。

  这已经是程金玉第四次来到万天宫。“比上次来又沧桑了一些,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青苔。”说的时候,他仔细环顾了一周庭院,难掩目光里的惋惜。

  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的万天宫一角(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生于山东省曹县的程金玉因工作辗转来到南充,并在这里退休。十几年的扶贫工作让他走遍了南充两百多个乡镇,工作和对乡土生活的亲切感让他把镜头渐渐转向了这里的四合院。这些四合院折射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顽疾:只剩下孤独老人和儿童的乡村正走向衰落。

  “当地老百姓对这些建筑看得很淡,没有当一回事,随它慢慢消失。甚至有些地方垮了,垮了就被拆了。很多雕花都变得模糊,如果上去摸一下,就会发现木头都是松散的状态。”程金玉说。

  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的万天宫(2015年11月摄)。 新华社发(程金玉 摄)

  今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乡村记忆—南充四合院的故事》的摄影集,收入了43个四合院。一时间,这个消息在南充本地的社交媒体上广为转载。很多人留言说,没想过自己家门口竟然还有这样精美的建筑。

  程金玉由此收到了不少电话:一个成都女商人说,她发现有张照片是自己的祖宅,以前没意识到它有多美。现在她打算把祖宅装修一番,以后可以做个旅游景点。也有人打电话来询问能否买下老宅,作为艺术品收藏。

  “农村的精神在哪儿?依我看,能激起我们共同记忆的,就是这些院子。它们值不值得保护,政府要出面鉴定。如果不值得保护,可以向社会拍卖。值得保护,就要该修复的修复。”57岁的摄影爱好者袁浩说。作为司机他和我们一起去了万天宫。

  程金玉希望这些充满怀旧气息的美丽照片能引起政府重视,让这些院落得到更充分地保护和修缮。“这些院子不应该这样垮下去。”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迪

编辑:何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