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位一线人大代表讲述扶贫故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郁静娴 编辑:周怡琳 2018-03-16 14:41:07
时刻新闻
—分享—

  脱贫攻坚无坦途。莽莽深山、人多地少、基础薄弱……如何披荆斩棘、摘除“穷帽”?15日,国新办举行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四位来自扶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各自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故事。

  分享起脱贫经验,代表们口中离不开的一个词便是“产业”。扶贫产业,既从山水禀赋中来,也由自力更生、科学筹谋的探索精神来创造。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绿色”牌。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一边背负贫困,另一边却坐守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联珠镇党委书记曹庆华代表介绍,依托墨江的三张亮丽名片——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和双胞之家,当地发展起山地特色经济、打造城乡生态旅游,促进增收致富。去年,全镇贫困发生率从14.33%降至7.83%。

  “土地资源有限,耕种模式落后,是制约我们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代表说,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能,她几次调研市场,带领村民从胡萝卜种植转向中药材种植,从单一种植桔梗发展到种植近20种中药材。“产业对路,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赵会杰说。

  产业的驻扎,不仅使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也提升了贫困村的整体风貌。“随着产业的兴旺,村里的水、电、路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环境整治力度也不断加强。”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村委会主任向长江代表自豪地说,现在村里大力发展的旅游产业,已被纳入湖南省扶贫旅游示范项目,“乡亲们都说,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扶贫不能扶懒。代表们坦言,“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种现象的确存在,在扶贫工作中,必须注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的信心和志气。

  要让贫困户尝到甜头。“贫困户往往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农产品销售为例,要为他们畅通渠道,帮扶到位,使他们的劳动体现更多价值。”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代表说,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轮驱动,让老百姓踏踏实实地发展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要让贫困户更有尊严。李君首创的“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模式,协调爱心企业与贫困户对接,实现5000余户城市家庭结亲认购贫困户农产品。“同样是帮扶贫困户,通过这种模式,能够让捐赠者有回报,让受助者有尊严。”他说。

  “凝聚人心、激发动力,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很重要。”向长江认为,很多时候,等靠要的结果未必是贫困户的自主选择。在扶贫过程中,村委会要持续关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困难和诉求,彻底消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代表们表示,脱贫攻坚战,从“打赢”到“打好”,必须在提高脱贫质量上下功夫。

  筑巢引凤,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精准扶贫乃至乡村振兴,都需要有情怀、有思想的年轻人。”赵会杰认为,应通过进一步把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吸引力,增强乡村的平台优势,让年轻人愿意返乡创业,引进优质资源,使乡村产业根基更实、前景更宽。

  政策兜底,关注贫困临界人群。“在脱贫工作中,因病返贫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脱贫质量。”向长江建议,加大对贫困户特别是边缘贫困户大病救助等医疗保障的报销比例,确保稳定脱贫。

  “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赵会杰说,扶贫攻坚,针对的是农村最脆弱的环节,为了防止“按下葫芦起了瓢”,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因户施策,不断提高脱贫工作的精准性。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6日 06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郁静娴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