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六十载种出“绿色银行”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王金虎 编辑:郑珂 2018-01-14 10:49:38
时刻新闻
—分享—

  冬日的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寒气逼人。天刚放亮,记者跟随全副武装的原山林场专业防火队副队长贾玄璞,上山开展防火隔离带作业。山路颠簸,1个多小时才到石炭坞营林区。贾玄璞拿起20多斤重的风力灭火机,带领队员们烧打出一条宽阔、黝黑的隔离带,“每年冬季,我们都会烧出60多公里的防火带,这等于给4万多亩林区加上了一道‘防火墙’”。

  “这片青山来之不易,林场人把它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原山山脉属于石漠化荒坡,土质稀薄,石灰质岩层漏水性强。1957年,原山林场初建时,山石裸露、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不足2%。为让荒山披上绿装,林场人在石坡上凿坑种树。为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树苗成活率,这里的树坑大多呈品字形排列,从远处看去,山坡上的树坑像鱼鳞一样,原山人管这叫“鱼鳞坑”造林。遇到天旱,上百号林场职工在林坡上排成“之”字形,马拉人扛,从悬崖上取水滴灌。“下雨天别人往家跑,我们却往山上赶。”林场退休职工段新安回忆说,那时造林有“三不栽”:不下雨不栽、不下透地不栽、不连阴天不栽。

  为确保林区“长治久安”,原山林场建设了山东省内最高水准的防火监控系统,建成了山东省第一支摩托化、现代化专业防火队伍,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原山山脉大区域防火体系。60年来,正是凭着那股愚公之志,原山人艰苦创业,造一片、护一片、活一片、绿一片,硬是在穷山恶水间把森林覆盖率从2%提升到94.4%,成为鲁中地区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如今,原山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比60年前提高了40倍,淄博的母亲河孝妇河实现常年奔流。

  然而,原山人虽育下千顷林,却要面对苦涩的现实。进入上世纪80年代,原山林场作为首批“事改企”试点单位,昔日的种树人被迫走出林场,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但由于经营不善、观念滞后等诸多原因,至1996年底,累计负债4009万元,职工13个月发不出工资。

  给秃岭披上了绿装,自己咋就摘不掉穷帽子、拔不掉穷根?如何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1996年12月,孙建博临危受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奋斗、不改革,绿水青山就永远不会变成金山银山。改革的路子千万条,‘生态’二字不动摇!”孙建博掰着手指头给职工算细账:一棵树砍掉运下山,每棵只能卖几元钱;如果把树苗移植到城市绿化中,每棵要卖几百元甚至几千元;而如果把“死树变活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这一片几代人栽种的林子就能可持续地变成大把的“票子”,让森林成为“绿色银行”。

  依托原山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原山林场组建了集生态林业、生态旅游、餐饮服务、旅游和文化产业5大板块于一体的集团企业。紧扣“森林生态”这个主题,原山林场又相继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等,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4000万元。为实现以林养林,他们又成立园林绿化公司,在多个城市承担城市公园、湿地公园和道路绿化的项目,年收入过亿元。与此同时,原山林场还先后接管代管了淄博市园艺场、淄博市实验苗圃、淄博林业培训中心等多家经营困难的事业单位,累计妥善安置1000多名员工,为社会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

  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原山林场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和蓬勃活力,职工年均收入水涨船高,由1996年底的5130元提高到2017年的6.4万元,原山林场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成为全国林业系统的一面旗帜和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典范,呈现出山绿、场活、业兴、人富、林强的良好发展势头。

  孙建博告诉记者,如今,原山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作为,“原山要想实现新作为,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秉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原山改革永远在路上,艰苦创业没有休止符。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林场的奋斗目标,做大、做强生态绿化产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互联网产业,力争实现绿化产业产值再翻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金虎)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王金虎

编辑:郑珂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