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因村施策盘活三农资源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林超 管建涛 宋晓东 编辑:周怡琳 2018-01-08 10:29:49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近日在福建、黑龙江、河南等省调研了解到,多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有创新、有发展,激发了农村集体资产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在确保实现改革基本目标的同时,纷纷根据当地的历史和地域特点“因村施策”,探索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多种实现路径。

  ——在资金多、资源少的地区,整合集体积累资金,以入股、投资等方式,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共谋发展。如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在改革后,于2015年底引进了滑雪场项目,村集体入股10万元,占资10%,两个月就赚了110万元,每位村民分红6000元。2016年花石村又引进水上乐园和梅园景区建设项目,村集体入股后分别占资30%和50%。

  ——在资金少、资源多的地区,发展规模现代农业。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大兴村民以土地入股,统一发展粘玉米产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去年每亩平均分红600元。

  创办现代深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如绥化市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以70公顷村集体地质押,从农商行贷款283万元,组建尚善河精结米业有限公司。目前,加工能力6万吨大米,每公斤大米市价达到6元,部分高端有机“鸭稻米”网上销售价格高达每斤76元。

  ——在生态环境好,集体“四荒”地多的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乡明阳村有一些荒山荒地,2015年以前几乎零收益。2016年3月,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利用部分闲置荒地建了餐饮、垂钓一体的生态园和一体化综合养殖发展农牧游。

  ——在房屋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经营性资产较多的城中村、城郊村,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获取稳定收益。如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岐安村2003年被纳入城区规划,集体土地逐渐全部换成了店面。改革后,岐安村将这些店面折股量化,每位村民一股,2016年每股分红高达2600元。改革前,村民陈行灿只能依靠5亩茉莉花田“靠天吃饭”,如今一家5口人一年光股份分红可达13000元。

  统计显示,试点地区的改革红利快速释放,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以方正县为例,改革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县67个行政村化解各类债务1984.7万元,有积累的村增加了11个,负债村减少了13个。

  改革还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速度,济源市委农办副主任李泽萍说,目前济源市85%的耕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是河南省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第一名。

  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记者调研了解到,多数村民的心态是从一开始的担忧、不理解,变成了改革后的积极拥护,主动参与。变化源自于村民从改革中体会到的获得感、信任感、公平感和主人翁感。

  记者调研发现,改革试点工作推进顺利、有序,取得了“经济大发展、群众真满意”的成绩,以下四点经验在未来的推广中值得借鉴:

  一是宣传“接地气”,解决思想抵触问题。多地创新宣传工作并贯穿改革始终,一方面消除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改革夺了村级政权、收入被瓜分的抵触情绪和不愿碰硬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纠正农民认为改革就是平分集体资产的认识,让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拥护、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

  二是依法办事,改革方案在群众心中“站住脚”。一些地方与当地法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合作,为村民在改革中出现的疑问纠纷随时提供权威的司法帮助。

  三是充分放权,以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由于历史和传统习俗不同,不同地区在股权是静态还是固态,要不要设立集体股,外嫁女是否分股,老人与新生儿股份等问题上的差异较大。哈尔滨农业经管站站长王广蒲等基层干部认为,不宜再出台县级以下的具体指导意见,而应遵循村民自治的原则,让乡镇、村屯自行商议争议的解决方案。“遇到问题和群众商量,不要什么事都替群众做主”。

  四是民主协商,保护每一位群众利益。为避免多数人侵害少数人利益,各地通过入户调查、村民大会等途径,充分保障每一个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林超 管建涛 宋晓东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