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鄱阳湖水位下降 千眼桥大修后首次露出水面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周怡琳 2017-12-27 08:48:15
时刻新闻
—分享—

连日来,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位于都昌县水域的“千眼桥”露出水面,这是该石桥大修后经过水淹首次露出水面。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勘测,石桥总长2657米,桥身石材全部采用花岗石,桥面宽0.82米,有900余个孔,故称“千眼桥”。据了解,该桥修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被称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图为12月25日航拍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腹地的“千眼桥”。 傅建斌 摄


[NextPage]

连日来,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位于都昌县水域的“千眼桥”露出水面,这是该石桥大修后经过水淹首次露出水面。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勘测,石桥总长2657米,桥身石材全部采用花岗石,桥面宽0.82米,有900余个孔,故称“千眼桥”。据了解,该桥修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被称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图为12月25日航拍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腹地的“千眼桥”。 傅建斌 摄


[NextPage]

连日来,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位于都昌县水域的“千眼桥”露出水面,这是该石桥大修后经过水淹首次露出水面。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勘测,石桥总长2657米,桥身石材全部采用花岗石,桥面宽0.82米,有900余个孔,故称“千眼桥”。据了解,该桥修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被称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图为12月25日航拍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腹地的“千眼桥”。 傅建斌 摄


[NextPage]

连日来,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位于都昌县水域的“千眼桥”露出水面,这是该石桥大修后经过水淹首次露出水面。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勘测,石桥总长2657米,桥身石材全部采用花岗石,桥面宽0.82米,有900余个孔,故称“千眼桥”。据了解,该桥修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被称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图为12月25日航拍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腹地的“千眼桥”。 傅建斌 摄


[NextPage]

连日来,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位于都昌县水域的“千眼桥”露出水面,这是该石桥大修后经过水淹首次露出水面。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勘测,石桥总长2657米,桥身石材全部采用花岗石,桥面宽0.82米,有900余个孔,故称“千眼桥”。据了解,该桥修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被称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图为12月25日航拍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腹地的“千眼桥”。 傅建斌 摄


[NextPage]

连日来,由于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位于都昌县水域的“千眼桥”露出水面,这是该石桥大修后经过水淹首次露出水面。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勘测,石桥总长2657米,桥身石材全部采用花岗石,桥面宽0.82米,有900余个孔,故称“千眼桥”。据了解,该桥修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被称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图为12月25日航拍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腹地的“千眼桥”。 傅建斌 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