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构建社会“无障碍” 盲人版地图凹凸有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编辑:彭笑予 2017-08-12 16:09:18
时刻新闻
—分享—

  “从小学到大专,我一直都在盲人学校读书、学技术。感谢国家完善的盲人教育事业把我培养成能自食其力的人!”2015年大专毕业后,家在山西的温宇光选择“北漂”,现在是北京舒康盲人按摩的按摩技师。“我们机构是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项目,工资不需要缴税,生活挺好的。”

  近年来,中国推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方案,从基础设施、法制保障、社会氛围等方面,为残疾人的生活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助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出行“无障碍”

  “沿着圆点凸起的盲道从小区门口走到这儿,一抬手便摸见了站牌上的盲文,坐公交不用问路人了,我竟然最近才发现!”8月3日,在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南口公交站,家住月坛社区的刘先生摸着镶满盲文触点的金属牌说。他所说的是“盲人公交站牌”。再往北走500米,还能碰到“无障碍街道地图”,凹凸有致的图标区分出街区、交通站点和无障碍设施通道,“这就是盲人的百度地图了。”

  在北京,助残“无障碍设施系统化建设”早已开始。2014年,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北京市在金融街、西直门、车公庄、长椿街等8个区域进行无障碍系统化改造试点。目前,西城区共有无障碍盲人公交站牌16套和无障碍街道地图95套,无障碍街道升级改造即将扩展至广安门内街道附近。

  在中国其他城市,助残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在加速打通。在成都,人行天桥已成为横跨马路并与盲道无缝对接的“缘石坡道”;而江苏刚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微修”机制,并加大对占用无障碍设施行为的处罚力度。

  推动发展“无障碍”

  实际上,中国近年来不断完善扶助残疾人的法制建设和顶层设计,从基本生活、生存发展等方面完善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体系。

  “十二五”期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的残疾人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去年8月,《“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规划纲要》发布,明确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总目标,在基本民生权益、脱贫就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部署了重要政策措施,为助残行动提供了顶层设计。

  今年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施行的第五年。据中国残联介绍,全国已有近140万的残疾人家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安装安全抓杆、降低厨房灶台、配备煤气泄漏报警装置……无障碍生活条件就这样带进了家门。

  此外,在求学受教育上,国家更注重残疾人的特殊需求,部署政策来帮他们实现梦想。截至目前,全国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850个。今年,全国共5626名残疾高考生申请了合理便利,6月的英语四级考试首次为视障人士提供了盲文试卷。

  构建社会“无障碍”

  “去年我家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副主席吕世明专门到家里看望我,还赠送了我这把轮椅,出门很轻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毕业生申正指着座下的电动轮椅说。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申正在母亲引导下,实现从自暴自弃到学有所成的蜕变,励志精神得到社会认可。

  2016年,申正把自己的故事带到了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的演讲比赛。“不仅是残疾人,台下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屏息凝神的表情,真的让我很触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在快速发展,已经从城市向乡村扩展、从补救式制度安排走向了全面发展型制度安排、从分割式保障升华到了融入式保障,这是中国走向公平、正义、共享社会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