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然》发表两项成果 “墨子号”提前实现既定科学目标

来源:新华社 作者: 编辑:周怡琳 2017-08-10 14:19:13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在发布会上介绍有关情况(8月4日摄)。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NextPage]

在云南丽江观测站,潘建伟(前排右二)、王建宇(前排左一)、彭承志(后排右一)等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22日摄)。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NextPage]

2016年11月28日,在河北兴隆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NextPage]

2016年12月10日,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NextPage]

2016年12月14日,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NextPage]

2016年12月22日,丽江量子通信地面站望远镜发射红色信标光,“等待”“墨子号”过境。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NextPage]

2017年6月15日,在乌鲁木齐南山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