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荒地开出致富花 沃丰农业等品牌催生盐碱地经济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编辑:何冰 2017-08-10 01:26:31
时刻新闻
—分享—

  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土十条”到2017年国土部发改委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都将土壤生态治理列为主要目标之一,不难看出土壤修复已然成为了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性任务。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其改良工作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国家倡导有机肥部分替代传统化肥的大背景下,有机肥市场迎来了一次展现功效的良机。前不久,由沃丰农业组织的“2017年东三省夏季高端客户观摩订货会”在呼伦贝尔举行,会上,上百位客户对于能让盐碱地长出绿油油的水稻的沃丰肥料赞不绝口。

  荒地开出致富花,以沃丰农业为代表的肥料品牌正在用技术和产品优势带动着中国的盐碱地走向“聚宝盆”。

  盐碱地改良迫在眉睫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亿公顷,我国约为9913万公顷,且分布范围广,是盐渍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生态系统脆弱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土壤盐渍化问题异常突出,土壤盐碱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威胁。

  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其治理和利用对解决我国耕地紧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藏粮于土、藏粮于技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坚持粮食安全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形势下,盐碱地治理与农业利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以沃丰农业为代表的肥料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产品线生产与国家倡导的土壤修复和有机肥替代等相关政策紧密相连,用沃丰农业总经理颉洪涛的话说就是,“紧跟国家政策、把握有机肥风口,改土和营养并重、沃丰肥料正好,抓住淡储机遇、实现厂商共赢!”

  国家企业齐发力,改良荒地谋突破

  为了实现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示范与应用,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研究成果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之下,肥料企业响应号召,为土壤修复和盐碱地改良献策献力。以沃丰农业为例,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的盐碱地改良实验基地上颇有成效,从不毛之地到绿油油的稻田,沃丰生产的土调产品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沃丰农业负责人说,镇赉当地的盐碱化比较严重,PH值达到9以上,而沃丰生产的土调产品PH值为3-4,正好可以中和土壤的碱性,且能够补充土壤中缺乏的有机质,再配合具有生物活性的菌肥,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有效地促进了水稻的分蘖和根系的生长,通过三年的实验,水稻的生长情况越来越好,证明了实验给出的套餐配方是有效的。为更加直观的验证水土环境的改变,试验田里还尝试了蟹稻共作,鸭稻共作等多种种植模式。

  肥料企业积极创新技术和产品,以沃丰农业为代表的肥料品牌还研发出了“四维增效模式”,研究摸索在不同区域的不同作物黄金比例施肥方案,为我国土壤修复工作做出了贡献。

  盐碱地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目前,我国近期具备良好农业改良前景的盐碱地有1亿亩。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杨劲松看来,如果合理改造利用后,可新增耕地面积6500万亩,可大幅度提升3500万亩盐碱地的农业生产能力,每年可增加200亿斤以上的粮棉油产量。盐碱地改良成功后所能带来的生态改善和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在各方合力作用下,目前我国的盐碱地改良工程已经颇有收效。从杭后改盐增草兴牧示范园到中科院禹城实验站,昔日一块块白花花的盐碱地上,正生长出了绿油油的“希望”。

  在沃丰农业服务的镇赉县的盐碱地改良实验基地里,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稻田,稻田里蜗牛、田螺、螃蟹……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物链,盐碱地变生态园,秋天蟹肥稻熟,一块土地多重收益,这让老农们乐开了花。

  据了解,虽然我国在盐碱地治理和农业利用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优势,但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不论是肥料企业还是研究团队,都应在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综合开放的实验性平台,加快技术的整合配套,为实现我国土壤生态治理和发展“盐碱地经济”,不断突破创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