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西篇】为“青稞”打造“筑梦空间”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宋茜 编辑:何冰 2017-07-06 21:47:3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宋茜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研界的主力,却长期面临职称、科研、收入等多重困境,其中科研项目和基金的竞争最让他们“喘不过气”,不少青年科技人才自嘲为“青稞”。

  近日,在2017年江西“百人远航工程”启动仪式上,92名新入选的中青年人才即将扬帆远航,奔赴国外学习深造和访学交流。到目前为止,由我省独创的这一育才工程已实施15年,不仅破解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困局,更为“青稞”的成长成功增添了新动力。

  助力走向时代前沿

  “雪中送炭,受益匪浅。”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廖岚这样形容在美国的访学经历。

  2015年5月,口腔鳞癌研究正面临瓶颈的廖岚成功入选“百人远航工程”。依依惜别病重透析的母亲和两岁半的女儿,她只身远渡重洋,抵达美国费城天普大学科恩伯格牙学院。

  师从国际口腔颌面放射学会(IADMFR)主席杨杰教授;体验特色教学方式——“临床前综合训练”;参加世界一流的“显微根尖手术”学习班……一年时间,廖岚零距离接触了国际化的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科研方法,“IncRNA-609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也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她看来,“百人远航工程”把培养重点聚焦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人才,在他们缺资金、缺项目、缺信息但却最富有激情和创新活力的时期,给机会、给经费、给平台,支持直接问学求教于全球精英,这种人生经历是无价之宝。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共同实施的“百人远航工程”起步于2002年,共计资助2455万元,为我省培养了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学科学术中坚力量,如江西农业大学贺浩华、江西师范大学陈祥树、南昌大学陈义旺、南昌航空大学罗旭彪等。这些优秀人才不少成为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工程入选者以及国家、省级科技奖的获得者。

[NextPage]

  架起江西海外引才引智桥梁

  因为“百人远航工程”,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聂少平把加拿大农业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和Guelph大学建成了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的海外培训基地。

  2009年,聂少平获得工程资助,前往加拿大农业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从事合作研究两年。这段访学经历,不仅让他有机会看到世界最新的研究进展,也让他意识到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加拿大期间,聂少平与加方沟通,利用加拿大和我国教育部MOE项目,每年从南昌大学派2至3名博士生前往加拿大农业部联合培养,此外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获得专门人才项目,每年可派遣6名学生前往加拿大从事合作研究,甚至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南昌大学已有近30名同学或年轻老师从加拿大培养回国。回国后,聂少平又在南昌大学建立了中加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并引进两人申报赣鄱英才555高端柔性人才计划项目。

  “人,总得感恩。‘百人远航工程’是我获得的第一个人才类项目。接到入选荣誉证书时,我就在想将来能做些什么,回馈江西这片红土地。”聂少平深情地说。

  只有回到江西,才能真正找到归属感。15年来,虽然我省高端人才、海外人才与发达省份相比相对匮乏,但有512名如聂少平这样入选的中青年学者充分利用外出学习研修机会,主动牵线搭桥,把自己国(境)外的导师、同学和朋友等资源引进到江西,进一步拓宽了江西对外科技交流的渠道。

[NextPage]

  将形成强大的人才发展梯队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人才队伍将呈现出“青黄不接”的态势:江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大都超过55岁,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中80%已接近60岁。这意味着,今后5年江西将迎来高层次人才退休高峰。

  省科协党组书记罗莹表示,这就要求江西健全有利于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中青年科技人才。省科协将通过创新实施“百人远航工程”,让更多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形成强大的人才发展梯队。

  从目前情况看,“百人远航工程”入选人员多数集中在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企业相对较少。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实施办法,将重点从三个方向选拔资助对象:着重选拔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迫切需求的各类创新型人才,科研生产一线、企业、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应用型人才,在全省“创客之家”中有潜力或已取得成果的创新创业者。

  眼下,各级人才工作部门、省直有关单位、资助对象所在工作单位已纷纷把“百人远航工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鼓励优秀科技人员积极申报,还有的单位把这一项目纳入职称评定加分政策。2017年起,各派出单位均给予相应配套经费,并在其学成之后委以重任。

  “百人远航工程”成为更多青年人才的成长舞台,个人梦、江西梦、中国梦,也就有了交织共鸣的“筑梦空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