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亿扶贫资金助力脱贫目标稳步实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李海楠 编辑:何冰 2017-06-02 22:45:47
时刻新闻
—分享—

  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李海楠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各级财政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优先保障重点,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近日,财政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经初步统计,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0.95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增长30.3%;有扶贫任务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540亿元左右。

  至此,超过1400亿元的扶贫资金聚焦了各界关注我国扶贫脱贫事业人士的目光,由此也再度让舆论重新锁定日渐临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上来。贫困问题历来备受关注,而如何实现脱贫目标不仅事关五千余万贫困人口,更决定着全面小康能否实现。必须说明的是,围绕脱贫部署的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教育、健康等一系列扶贫重点任务,以及相关脱贫工程和政策支持体系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资金扶持的重担则更多落在了各级财政之上。

  资金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前提

  众所周知,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时限。全面小康的实现需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然而,贫困问题当前正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致命短板,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脱贫目标的达成,方可让全面小康的实现彰显出本质意义。近年来,扶贫脱贫领域从未间断的政策部署就是在不断地对外加深这样的认识。

  从2011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明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到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2020年实现脱贫明确总体目标;再到2016年10月发布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并构建了一套各司其职的责任认定体系;最后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国脱贫政策体系堪称一脉相承。

  然而,无论是扶贫任务的部署还是实现各个脱贫目标,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势必需要拿出更多财政资金投向贫困地区,以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指标都得到全面提升。其中,教育、医疗等指标的提升正是近年来我国相关具体政策不断深耕的领域。

  “这样的目标并不单单意味着让全部贫困人口在经济上脱离贫困,还有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都实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对接,彻底消除贫困。”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公共服务的提升对贫困地区而言至关重要,而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更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均衡发展的本质体现。

  在彭刚看来,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确保扶贫资金的到位,而对于脱贫攻坚而言,资金保障更是必须确保的前提。以健康扶贫为例,彭刚指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要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能力,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点也早已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彭刚认为,在健康扶贫领域,需要在经费保障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一方面解决贫困地区医疗资源覆盖所需的必要经费,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地区人口就医所需费用通过诸如先行垫付、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给予一定的补贴。他认为,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在资金救助等措施必须到位的同时,实现落后地区的自主发展才是治本之策。

  用好扶贫资金须建立良性机制

  根据财政部统计,我国目前用欧扶贫任务的省(区、市)达到28个,其中,2017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约540亿元。资金总量方面,贵州、云南、广东、河北、内蒙古、四川、广西等省份均超过30亿元,江西、甘肃、山东等省份也超过20亿元。年度增幅方面,内蒙古、河北、浙江、广西、江西、甘肃、西藏等省份增长超过50%,云南、黑龙江、安徽、四川等省份增长超过34%,高过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

  在专家看来,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共同发力才能最终让脱贫目标分解到具体的贫困地区,从而按部就班地将贫困现象彻底消除。“贫困问题是发展问题,既有经济层面必须加以保障的内容,也有具体领域应该承担的内容。”彭刚认为,对于地方实施脱贫、减贫工作而言,可以说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责任明晰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他说:“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意义重大,事关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重申并切实贯彻好脱贫攻坚目标确实必要。”

  然而,脱贫攻坚并非易事,我国想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注定困难重重。尤其是正处在转型调整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在扶贫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上,尚未实现脱贫的任务领域注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对于资金的高效使用,彭刚认为,对我国而言,在已经明确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必须确保高效率地实施和执行任务部署,避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是要找到符合当前背景下推进扶贫工作实施的工作方法。”彭刚说,“这一点对于应对脱贫目标任务的紧迫性而言非常重要。毕竟,从现在到2020年目标实现的节点看,留给目标实现的时间并不多。”

  除了资金的投入与科学使用,在彭刚看来,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彻底消除贫困,根本上还是要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他说,解决贫困问题是需要较大投入的,这些投入包括财物、人力、技术、管理、时间等。因此,在有关政策设计和工作安排上,必须确保国家和社会有限的资源用好、提高效率和提升效果,努力形成良好稳定的发展、扶贫和脱贫的良性机制。

  在彭刚看来,我国提出的2020年脱贫的总体目标早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在2030年全球要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对国内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对世界人民践行大国责任。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在确保资金充足前提的同时,贯彻实施良心工作机制,按部就班地确保目标达成。这对于国内外均衡发展而言,堪称意义重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