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完整活性染色体

来源:新华社 编辑:周怡琳 2017-03-11 11:02:11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戴俊彪博士在展示培养皿中的酿酒酵母菌株。

  这些菌株中2号染色体由华大基因杨焕明团队重新设计并合成,12号染色体由戴俊彪团队重新设计并合成。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研究结果3月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来自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了活体真核染色体,首次实现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所得到的酵母基因组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

  酿酒酵母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式生物。以合成型酿酒酵母染色体为研究对象,可以加快在基因组重排、环形染色体进化领域的研究进度,为人类环形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NextPage]

  3月9日,戴俊彪博士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里展示培养皿中的酿酒酵母菌株。这些菌株中2号染色体由华大基因杨焕明团队重新设计并合成,12号染色体由戴俊彪团队重新设计并合成。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NextPage]

  3月9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李炳志、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戴俊彪博士、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院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元英进、深圳国家基因库合成与编辑平台负责人沈玥(从左至右)在清华大学合影。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NextPage]

  这是酿酒酵母染色体在脉冲场电泳下,按照染色体的长度大小被分离开以后,用特殊染料染色后拍摄而成的。左边黄框中是天然野生型酵母,箭头指向其12号染色体;右边蓝框中是带有合成12号染色体的酵母,星号指向其12号染色体。在去除核糖体DNA(rDNA)的实验开始前,两种酵母的12号染色体在脉冲场电泳下的条带位置用绿色的箭头和星表示。当实验人员将核糖体DNA(rDNA)从两种酵母的12号染色体上去除以后,相应的染色体变小,所以在脉冲场电泳下的条带位置就往下移(用红色的箭头和星表示)。新华社发(戴俊彪 供图)


[NextPage]

  这是酿酒酵母染色体在脉冲场电泳下,按照染色体的长度大小被分离开以后,用特殊染料染色后,拍摄而成的。每一条竖道是一种类型的酿酒酵母,下面的是小的染色体,越靠近上方表示染色体越大。酿酒酵母一共有16条染色体,在图上一般可以数出12条,有几条因为大小差不多,无法分开。新华社发(戴俊彪 供图)


[NextPage]

  这是元英进教授(中)与团队成员吴毅(左)、谢泽雄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内交流(2013年1月5日摄)。吴毅和谢泽雄是天津大学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元英进团队于2017年3月10日在同期《科学》杂志发表的两篇研究长文的第一作者。新华社发(元英进 供图)


[NextPage]

  元英进团队成员在天津大学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2012年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元英进 供图)


[NextPage]

  3月10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团队成员在该研究院实验室内进行酵母鉴定实验。新华社发(华大基因 供图)


[NextPage]

  3月10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团队部分成员在该研究院实验室里合影。新华社发(华大基因 供图)


[NextPage]

  3月9日,戴俊彪博士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查看冰箱里保存的实验所用的酿酒酵母菌株。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NextPage]

  戴俊彪博士团队成员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内进行实验(2016年4月1日摄)。新华社发(戴俊彪 供图)

来源:新华社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