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媒体走转改】“瓦祖精神”:铁路职工一代又一代坚守“成昆铁路之巅”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戴璐岭 编辑:李柯影 2017-02-10 16:17:42
时刻新闻
—分享—

  合影

  四川新闻网凉山2月9日讯(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巍峨大凉山,苍茫小相岭,一幅鬼斧神工的雄伟画卷在眼前铺开。在这里,成昆铁路以磅礴之势展线,形成了接连不断的盘山隧道。2242米,被誉为“成昆之巅”的沙马拉达隧道,位于红峰站和瓦祖站之间,是成昆铁路的咽喉要道。然而与生俱来的地下水发育、石质松软致使这条隧道病害十分突出。

  在这里,有一支坚韧不拔的队伍,专门负责沙马拉达隧道一带的线路维护和病害整治。面对荒无人烟的大山,一代代扎根山区、治山斗水。后来,大家把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称作为“瓦祖精神”。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艰苦的工作,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的扎根在这里呢? 2月8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出发,乘坐T8865次列车翻山越岭走进“成昆之巅”沙马拉达隧道,深入采访这一支颇有传奇色彩的“瓦祖队伍”。

[NextPage]

  正在工作中的“瓦租人”

  扎根:因为信念 他们扎根在成昆线最“危险”地带

  从成都出发,想要到达瓦祖线路工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小站每天只有一趟从成都开往昆明的慢车停靠。因此,四川新闻网记者乘坐成都开往西昌的T8865次列车,在历经10小时的翻山越岭后,凌晨5点45分,列车短暂停靠在了职工通勤点——新凉站。然而,新凉并不是终点,它距离瓦祖还要行驶2个小时的山路,并步行下山。

  瓦祖领工区管内属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地带,位于成昆线北段的大凉山顶,所辖7个线桥工区。担负着沙马拉达至新凉4个站区正线33公里、站线7.48公里线路养护维修任务。是成昆线上地势最险峻、工作生活条件最严峻的地段之一。

  “这里的工作主要是对线路的一个日常养护,确保铁路线在重载列车碾压下出现的任何问题,我们能够及时的处理掉,保证线路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状态,让所有列车在管内通过时不限速、不出问题,安安全全的。”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喜德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肖国明(原瓦祖党支部书记)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这里便成立了一个瓦祖领工区,专门负责沙马拉达隧道一带的线路维护和病害整治。

  这样看似枯燥的工作,瓦祖线路工区原党支部书记袁昌友在这里一干就是40年,他所带领的队伍也被称之为第一代“瓦祖人”,瓦祖线路工区班长黄安荣坚守瓦祖25年、瓦祖线路工区职工刘和平坚守瓦祖20年、瓦祖线路工区职工申荣,把家安在瓦祖,与爱人一起生活在瓦祖,坚守瓦祖20多年等等。这一支队伍,有着坚定不移的坚守的信念,实干的作风、创新的意识与争先的勇气。肖国明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这,便是“瓦祖精神”。

[NextPage]

  遥望途经瓦祖线上的列车

  坚守:面对恶劣环境 他们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这个远离都市和集镇、远隔亲人和故土,青年人远离爱离爱情的地方,职工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子女上学和就医,交封信给远方的家人都要靠每天唯一在小站停留两分种的一趟慢车,赶往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以外的县城。然而瓦祖线路工区班长黄安荣却说,“这份工作,我们不去干,也总会有人来干。”

  黄安荣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自己已扎根大凉山25年之久,25年里,他很少回家过春节。今年春节期间,黄安荣又没有回家过年。他和几名队友留守值班,以备应急之需。对于为什么要坚守在瓦租,几十年如一日,黄安荣很“淡然”的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啊,干一行爱一行嘛。”

  瓦祖领工区的有一项特别的工作任务,就是专门负责沙马拉达隧道一带的线路维护和病害整治。沙马拉达隧道号称“地下长廊”,因暗河冲刷,多处地基下沉,水平、轨距病害十分突出,高低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整治极为困难。黄安荣就曾经和队友日夜战斗在不见天日的沙马拉达隧道内,整整1个月。

  黄安荣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在防洪期间,沙马拉达隧道水淹道床,他和队友必须要对每一处病害进行检测,蹚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测量病害发展情况,对每一块垫板采取徒手探摸方式。“为了发现隐藏的线路暗坑、空掉等病害,我们必须要用手去摸。手指磨出的血和污泥经常混在一起。”黄安荣告诉记者,“若沙马拉达隧道地基―旦沉落,成昆线就必然会中行车。”为确保安全,他带领职工对每一颗螺栓进行无数遍的拧紧,确保了沙马拉达隧道内上万颗链接零件无松动、失效。在2005年春节值班期间,黄安荣突发疾病,他在喜德县医院简单医治后就坚持返回岗位,最后导致出现严重的“肺穿孔”才不得不外出治疗。

[NextPage]

  隧道内轨道的弊病,只能靠探照灯一点一滴照亮

  传承:将“瓦祖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2月初的瓦祖吹着刺骨寒风,几乎都快要把人吹翻,手暴露在寒风中就基本不能握笔写字。然而这并不是这里气候最恶劣的时候。今年24岁的彝族小伙侯旭,来瓦祖线路工区才6个月,是最这里年轻的工人。跟同龄人不一样的是,侯旭在工作之余不仅不能打电脑游戏,甚至连普通手机聊天都很少。24岁就要面对铁路上艰苦又有些乏味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很难,但是侯旭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师傅都能干25年,我为什么做不到?”。

  侯旭的师傅正是在这里坚守了25年的黄安荣,黄安荣的悉心教导加上侯旭的吃苦耐劳,这份工作侯旭很快就上手了,“我平时晚上,就跟师傅们聊聊天,请教一下工作上遇到的困难等等。”。对于未来的规划,侯旭告诉记者,他想和师傅们一样,一直在瓦祖坚守下去,“以后我还愿意呆在这里。因为我的师傅们在这里坚守了二三十年,他们把这种精神及时传给我,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不怕苦、不怕累。”

  如今的瓦祖线路工区小花园有了、小菜园也有了,还先后在营房内配置了热水器、电视机,装上了电视接收机等设备。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希望‘瓦祖精神’能一带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这是所有瓦祖线路工区员工们的共同愿望。(部分图片由成都铁路局提供)

[NextPage]

  东方红隧道又名沙马拉达隧道是成昆线海拔最高的隧道

[NextPage]

  坚守是最勇敢的寂寞

[NextPage]

  作为瓦祖的“资格”测量手,黄安荣每天弯腰近百次。

[NextPage]

  工作中的黄安荣

[NextPage]

  一趟货车正缓缓通过瓦租线路工区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戴璐岭

编辑:李柯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