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器代人”铺开 富士康昆山11万员工只剩5万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李艳华 2016-05-26 22:44:31
时刻新闻
—分享—

  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最近曝出不少和机器人有关的新闻:比如机器人当医生,给人看病历、开药方;比如机器人当投资顾问,给你炒股票、看大盘。但是,这些新闻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个案,虽然反映了一个趋势,但还没有作为一款常见的产品普及开来。

  不过,今天要说的这个,已经不是趋势,而是已经大面积铺开的现实。这条新闻说:富士康已经利用机器人技术,将江苏昆山工厂的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5万,成功减少人力成本。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富士康在外界印象中是数不清的生产线,人来人往的员工和严控成本下的连续加班。不过,周期性缺工、人力成本攀升和产业外迁……面对各种压力,富士康也很明白,不转型绝对是死路一条。富士康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副理王丁贵说,怎么做到员工减了一半,营业额还在上涨,这才是学问。

  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如今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一年约5万元,而一个工业机器人市价约12万元,通过改造,工业机器人完全可以代替多名工人操作;而且,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误差小,成品率更高。近3年时间,富士康昆山工厂裁掉或者以其他方式安置了近一半的员工。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说:“自动化是一个压力,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说我怎么把重复性的工作变成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报价要降低,这个是一个外部的压力;内部的压力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除了江苏昆山,浙江、广东等东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出现机器人替代人力的现象。以广东为例2015年,广东机器人保有量达4.14万台,占全国18.8%、全球2.49%。其中,2015年新增机器人1.82万台,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球6.9%。一言以蔽之,广东正在成为“机器换人”大省。

  珠海格力电器钣金喷涂分厂厂长张玉夔说,机器换人不仅可以节省人力,更让工人的工作尊严感直线上升。

  张玉夔:“像以前我们这条线,10个人来操作,现在只需要两个人来操作,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员工以前是要出大力。流大汗,现在你看我们的员工仅仅是检查,人开着这种设备来操作,所以他的劳动体面感、荣誉感、尊严已经有了。”

  机器人火热背后,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凸显。首先,劳动力紧缺。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广东省2万家定点监测企业的平均员工缺口达38人。比如,作为“世界工厂”,东莞一度曾遭遇“招工难”困扰。不过,东莞市经信局曾表示,东莞在实施“机器代人”后,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

  其次,成本上升也倒逼“机器代人”。数据显示,2008年前的30多年,珠三角工人月薪标准仅仅上升了100多元;但随后7年,广东一类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涨至1895元,增长1.2倍,制鞋、家具等行业甚至翻番。

  据佛山市经信局副局长张庆云介绍,一个普通产业工人,平均一个月3500元成本;引进机器人后,一个机器人平均可以代替8个产业工人,一年可以为企业节约30万元的人力成本。

  第三个因素,工业产品越发精益求精。不少厂商表示,各大手机品牌对供应商的要求日渐严格,而机器人稳定精确,可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

  许多人担忧,在“机器换人”之后,以往流水线上的许多工人们会因此丢掉“饭碗”。有一家生产家具的工厂主举例说:一个20万的机器手臂,可以代替两个年薪为10万元的熟练工人。换句话来说,一年即可收回成本。更有网友在看到富士康昆山工厂裁减6万员工的新闻时,评论说:感觉产业工人的失业时代即将来临。

  产业工人的工作内容中有很多重复的环节,面对不吃饭、不睡觉、不怕加班、不要涨薪的机器人,产业工人的危机,真的来了吗?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当前“机器人换人”的讨论,与一百年多年前“机器换人”的讨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长期来看不必担心,但短期来说,仍要注意。

  杨宜勇:“这个话题150年来始终都在重复,就是科技进步到底和就业是个什么关系?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有这样的话题,实际上我觉得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从过去150年发展历史来看,科技在进步,就业也在增加,经济体量和用人市场都在增加。你看中国人从1945年的4.5亿现在增长到14亿人了,所以从长期来看不用担忧。但近忧是比较大的,怎么减缓这个冲击?像富士康那样的企业,有的直接搬到越南去了,那么说他在中国用机器人生产,总比搬到越南去要好。政府怎么平缓这个过渡?还是要双创。我们要减缓冲击,赢得的时间是要用来帮助产业工人培养创业、创新、转岗的这种能力。”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李艳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