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国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实验平台回收成功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滋 2016-05-12 08:52:37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1日,科考队员将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回收上船。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科考队员将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回收上船。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第40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的 “向阳红10”上的科考队员,在工作区域顺利回收在海底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该系统每隔100米左右布置一套由控制室、培养室组成的深海实验设备,共四套,互相之间用绳索连接,从深海3200米左右依次上浮,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深海实验室”,可以利用陆地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开放深海环境开展科学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研究员介绍,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这次回收成功将为未来进一步开展深海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提供新平台。

[NextPage]

5月11日,科考队员用淡水冲洗回收上船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科考队员用淡水冲洗回收上船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第40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的 “向阳红10”上的科考队员,在工作区域顺利回收在海底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该系统每隔100米左右布置一套由控制室、培养室组成的深海实验设备,共四套,互相之间用绳索连接,从深海3200米左右依次上浮,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深海实验室”,可以利用陆地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开放深海环境开展科学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研究员介绍,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这次回收成功将为未来进一步开展深海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提供新平台。

[NextPage]

5月11日,科考队员将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回收上船。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科考队员将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回收上船。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第40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的 “向阳红10”上的科考队员,在工作区域顺利回收在海底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该系统每隔100米左右布置一套由控制室、培养室组成的深海实验设备,共四套,互相之间用绳索连接,从深海3200米左右依次上浮,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深海实验室”,可以利用陆地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开放深海环境开展科学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研究员介绍,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这次回收成功将为未来进一步开展深海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提供新平台。

[NextPage]

5月11日,科考队员扔出钩子,回收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科考队员扔出钩子,回收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第40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的 “向阳红10”上的科考队员,在工作区域顺利回收在海底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该系统每隔100米左右布置一套由控制室、培养室组成的深海实验设备,共四套,互相之间用绳索连接,从深海3200米左右依次上浮,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深海实验室”,可以利用陆地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开放深海环境开展科学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研究员介绍,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这次回收成功将为未来进一步开展深海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提供新平台。

[NextPage]

5月11日拍摄的漂浮在洋面上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拍摄的漂浮在洋面上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1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第40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的 “向阳红10”上的科考队员,在工作区域顺利回收在海底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该系统每隔100米左右布置一套由控制室、培养室组成的深海实验设备,共四套,互相之间用绳索连接,从深海3200米左右依次上浮,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深海实验室”,可以利用陆地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开放深海环境开展科学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研究员介绍,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这次回收成功将为未来进一步开展深海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提供新平台。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