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甘肃庆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演绎新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柯影 2016-03-03 14:17:48
时刻新闻
—分享—

  黄土高原沟沟壑壑,初春的暖阳给这里的河流、山岭染上一层淡黄的色彩。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庆阳到了。

  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为中心,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永远的丰碑。

  同样不能忘记,庆阳市所辖的7县1区皆属于贫困县区,2014年底贫困人口47.85万人,贫困面为20.86%。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庆阳市委市政府信念坚定: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扶持谁

  最需要的贫困户

  在宁县湘乐镇瓦窑村村委会会议室,152户贫困户照片贴了一墙。“这些贫困户是去年村里人挨家挨户‘算’出来的。”村支书党自刚说,村里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从最穷的人家往下排,最终确定了贫困户152户。审核公示无异议后,为这些贫困户逐个建档立卡。

  2015年,庆阳市对537个贫困村、11.5万户、47.85万贫困人口,按照“三对面、三签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全部录入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行动态化管理,实现了贫困户的精准锁定。

  贫困对象的认定并非死套“硬杠杠”,而是要将真正需要扶助的人纳进来。在正宁县,对那些因女儿出嫁、儿子外出务工长期不归等原因成为事实上无依无靠的“准五保户”,但享受不了“五保”政策,更无能力自建住房的特殊群众,政府全额援建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公租房,优先解决安居问题,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

  锁定了贫困户,庆阳市深入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因户施策。鳏寡孤独、残疾智障人口纳入社保“养起来”,缺资金、少技术的人“扶起来”,把在外务工5年以上农户的承包土地有序流转促其收入“稳起来”。不撒“胡椒面”,政策、资金、技术朝这些“最最需要的人”倾斜。

  谁来扶

  最有能力的干部

  庆阳市西峰区扶贫干部刘得弟在乡间小道上走得飞快,在他身后,昔日的全区“贫困第一村”毛寺村2015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而在刘得弟和帮扶队员刚来这里时,村里的年轻人穷得很难娶到媳妇。

  针对毛寺村得天独厚的黑老锅冰窟景观群、黄土自然景观,扶贫干部成功招来企业出资建成陇东滑雪场等旅游景点,村民办起生态农家乐和黄土窑洞宾馆。滑雪场为毛寺村提供就业岗位60个,人均月收入2600元。

  秉承“南梁精神”,去年伊始,甘肃省、庆阳市选派537名优秀机关干部到重点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施定点帮扶,全市2507个机关单位、3.29万名干部对口联系14.58万贫困户。

  华池县南梁镇将景区建设与红色资源相结合,以红色旅游带动群众增收。随着游客的增多,老区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时值中午,“乡下人家”饭店的女老板张丽萍亲切地招呼着客人。店里摆放的纸米桶、纸盆、瓷碗、葫芦水瓢让人想起那段难忘的红色岁月。“前些年来这的人不多,没想到开发红色旅游之后,人气越来越旺,饭店一天比一天好。”张丽萍说。

  在全力推进红色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华池县以南梁说唱、书画创作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全县62家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1300多人,创收1.23亿元。

  甘肃省将脱贫攻坚的业绩作为干部选用的重要依据,对完成脱贫任务的干部推荐提拔,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作风不扎实的县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则要进行组织调整和问责。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说,脱贫攻坚是一号工程,是必须打赢的硬仗,要实行“硬责任、硬挂钩、硬考核”措施,苦干实干,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

  怎么扶

  活水浇到根子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诗篇里曾经连大雁都不愿多停留的地方,如今栽满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树,红红的苹果寄托着老区群众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庆城县果业局副局长徐巨涛介绍,以前因为果树种植周期太长,没效益,农民种了又拔了。县上请来科技人员,引来了新品种,推行苹果矮化密植新模式,由于周期短,效益高,如今,人人争当“果农”。

  庆阳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庆阳市因地制宜,力促以农民“五变”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产业培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和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

  农民变牧民:在北部山区,让农民投耕从牧,种草养畜,草畜产业成为了脱贫致富的“绿色种子”;粮农变果农:在中南部塬区,让农民从种粮改为种果,重点发展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粮农变菜农:在川台地区,粮田变菜田,大力发展高原反季节特色瓜菜和绿色无公害高原夏菜,形成了特色瓜菜、高原夏菜优势产业;粮农变林农:在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宜于种树而非种粮,苗木产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再造一个子午岭”的生态效益显现出来;农民变市民:在城镇和园区边缘地区,大力培育发展非农产业,随着油煤气优势资源开发配套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民逐渐成为新市民。

  宁县焦村镇人均耕地只有1.8亩,一部分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转产到其他产业。焦村镇的义渠王城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户农民参加,全社总共养了400多只羊。“养羊大户”张治平一家就养了150只。高尉村村民吕江琴则将自家的6亩地流转给当地一家企业作苹果基地,一年租金3000元,她在这家企业管理果园,一个月还能收入1200多元。

  2015年,庆阳农民从“五变”特色产业开发中获取的收益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今年,庆阳计划减贫15.69万人,贫困村166个。农民的目光中少了忧愁和无望,脸上多了笑容和憧憬,庆阳市长贠建民说,2015年,庆阳市通村道路通畅率达到91.3%,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83%,全年完成改造危房(窑)3.2万户,完成投资32.28亿元,占计划的100%。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带着坚定信念和满腔热忱,在扶贫攻坚的征程上,庆阳人民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记者林治波 银燕)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柯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