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媒体走转改】坚守在春运一线的70后“娘子军”

来源:中青在线 编辑:刘仁军 2016-02-14 20:49:3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磊 通讯员 许业远 )2月13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寒流再次袭来。8时30分,合肥车辆段合肥列车整备所场外,隆隆的爆竹声仍此起彼伏。场内,库电三班一群“娘子军”正在K312次列车边紧张有序的忙碌着。她们放弃春节休息,始终奋战在寒冷的作业场上。

  这个班组姐妹们平均年龄40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家里的孩子、老人有时就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看。不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姐妹们都能相互帮衬,携手奋战在春运一线上,确保旅客平安出行。近几年来,她们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已经3次获得上海路局“三八”红旗班组的光荣称号。

  许爱蓉和刘琳分列列车两侧,工友杨芳在车上开始同步作业。“下部主要是外观检查,每一个螺丝、卡扣都得仔细检查。”刘琳一边检查一边说。

  检查工作要求她们不停地变化身姿,时而半蹲检查轴温传感器探头连接状态,时而探身检查各过桥管线护套有无裂损、断裂,时而昂首仰身检查安装在车体上的外部温度探头是否牢固。

  “刘大姐、许小姐,你们工作还不忘练瑜伽啊。”正从一旁路过的库检检车员明亮看到她们扭着身子,迈着八字步,随口就调侃了一句。

  轴温报警装置,就是列车车轮的安全‘预警’装置,每当列车轴温异常时,它们就会“滴滴”呼叫,防止轴温过高引起切轴、燃轴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车毁人亡。

  一辆车8个轴箱,分布着8个探头,8个分线盒,十来个固定支架和管卡,四、五十米长的护套管,大大小小上百个螺丝,轴温报警仪二十来个接线端子,每个、每处都要用手去摸,用眼去瞅,松的要紧,裂的要包,断的要换,工作看起来似乎单一,但工作量其实不小。

  正半蹲着更换轴温传感器护套管的刘琳,腾出一只手捋了捋被风吹到眼上的头发,气喘吁吁的说:“故障虽然不大,但处理起来还真费力。”一旁的工友范丽红补充说,“一列车作业下来,虽然脸被风吹的凉冰冰的,但身上却有些汗津津了。”

  春运以来,每天要对11组车底约200辆车的轴温报警装置进行入库检修和保养,一天下来得步行20多公里,够辛苦的。”车间党总支书记郭泽斌看着手下的一群“女兵”感慨的说道。

  10时40分,整备线十道。“671197轴温报警仪显示七位“短路”,麻烦来了。”皱起眉头的杨芳,看到这个故障,连忙向工长胡爱玲和车下的工友们报告。

  “更换轴温报警仪试一试。”拆线、接线、接端子······,15分钟后,杨芳更换了新的报警仪,可故障依然存在。“仪器是好的,那从下部开始检查”工长胡爱玲说。

  “哎呀,有大便。”手拿扳手正准备拆卸传感器探头的许爱蓉一下子跳了起来。

  “年轻人,这个我见惯了,我不怕。”杨芳一把“夺”过许爱蓉的扳手,不顾台车上的脏物,挽起袖口就干了起来。

  “杨芳的老婆婆两年前半身不遂,常年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一下班就往家赶,所以对这些脏东西,她司空见惯了。”工友刘丽萍说道。

  “找到了,故障找到了。”半小时后,经过一个个试验和排除,终于确定故障是在五、七轴位间过桥管内的“两芯线”内。“一定是里面的线破损了造成短路,把线抽出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两芯线”藏在过桥铁管内,管内进了水又结上冰了。如果用蛮力,线断在管内,那就更麻烦了,费了半天的劲,硬是拽不出来。“那开水烫过桥管,融化冰”,“用铁丝带住,再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出着注意。

  “好,就这么办。”胡爱玲立刻分工起来。线抽出来,果然是脱皮了。更换“两芯线”。11时40分,故障处理结束,检测试验良好。这时,大家伙儿中午饭还都还没来得及吃。

  “家里都安排好了吗?”下午14时,正在检查Z228次库检作业的车间副主任程小林向刘琳询问道。刘琳家住蚌埠,常年通勤,婆婆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不,大年初一,“110”根据她婆婆手环上的号码打来电话,说她婆婆又跑出去砸东西了,叫家人来接。“哎,这大过年的,也没让人省心。”刘琳叹了口气,继续作业着。

  “刘大姐是个好媳妇,尽管孩子上高中,父母、公婆的身体都不好,但她从不将困难带到单位,总是一个人承受,难为她了。”工长胡爱玲感激地说。

  记者看到,每个女工都随身携带一个工具包,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螺丝刀、扳手、包布、剪刀、扁铲、松锈宁,样样齐全,就像个“万花筒”。“别小瞧了我们女人,我们个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多面手’,电工、钳工样样拿手。”最爱调侃的刘丽萍一脸认真的说。

  “春节就要过去了,节后返潮大军即将来临,愿我们姐妹的辛苦,能给离家的游子带来平安和幸福。”这个寒风凛冽的上午,库电三班的姐妹们目送着一趟趟列车出库,她们的心里暖洋洋的。

来源:中青在线

编辑:刘仁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