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三运:群团工作不能总在高楼庭院“运筹帷幄”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李艳华 2015-11-12 23:12:52
时刻新闻
—分享—

  中新网兰州11月12日电 (南如卓玛)“俗话说,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做群团工作,不能总是在高楼和庭院里‘运筹帷幄’,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走村组、走社区,进车间、进学校,泥土粘得上、板凳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12日如是说。

  当日,甘肃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兰州举行。王三运在会上要求,全省各级群团组织要“身子下沉”,让群众找得到。他说,现在,基层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联系卡”、“服务卡”到处都有,而干部一年到头也不见得来几次,群众对群团组织的存在感停留在照片或卡片上,这样只会让群众更反感,必须坚决予以杜绝。

  “要一心为民,让群众信得过。”王三运说,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群众才能信得过,才能从心底把我们当作知心人和贴心人。

  据王三运介绍,这些年甘肃省广大群团组织,在服务工作中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形成了如金秋助学、母亲水窖以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批深受欢迎的活动品牌,每一个载体的落脚点都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每一个项目都惠及到了一个个困难群众。

  “要手臂伸长,让群众用得上。群团组织要扩大服务半径、延长服务链条,着力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群众真正得实惠。”王三运举例说,共青团组织要鼓励、引导和支持更多青年创业,通过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多种方式,积极搭建载体平台,帮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创造辉煌。

  王三运还提出群团组织要“脚步站稳”,让群众靠得住。“各级群团组织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去做服务群众的工作,把注意力更多向困难群体聚焦,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各自所联系群体最坚强的后盾。”他说,比如,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困境,一些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各级工商联组织要积极搭建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平台,为他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帮助。

  目前,甘肃通过志愿云系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已经达到27万多人,志愿团体2024个。王三运表示,这是一支庞大的力量,要在关爱群众的活动中用足用好。

  王三运说,近年来,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转型升级的第一线,甘肃职工劳动竞赛、青年创新创优、妇女创业就业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各级工会连续10年开展了全省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累计举办技能比赛3200多场次,有853人获得全国和省级“技术能手”称号。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如妇联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累计发放贷款310.55亿元,扶持妇女近70万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王三运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群团组织既当改革创新的“急先锋”,主动在改革的大潮中显身手;又做汇聚力量的“助推器”,立足自身优势化解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增添力量。比如,工商联积极参与“民企陇上行”活动,全国工商联31个直属商会、省工商联45个直属商会与甘肃省20个贫困县区,3年共签约项目350多个、合同资金达780多亿元。

  王三运指出,群团组织中也有突出问题不容忽视。比如,不同程度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四化”现象,有的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衙门作风,有的工作力量分布呈“倒金字塔”形,存在“头脑在活动,躯干已麻痹”的现象。就群团干部来说,有的不愿意同普通群众打交道,沉迷于“附庸风雅”,喜欢结交有权、有钱、有名的人;有的不去担当,胸中无大局,只顾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算计个人前程,搞所谓的“韬光养晦”,等等。

  “甘肃省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是最大任务。”王三运要求群团组织争当扶贫攻坚的排头兵。

  截至去年底,甘肃还有417万贫困人口,实现到2017年减贫300万人以上的目标,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0万。王三运说,各级群团组织要顶上去、敢作为,自加压力、啃硬骨头、大显身手,紧盯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方案的深入实施,不断拓展“精准扶贫·青年在行动”、“学子返乡”等活动,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农民工之家建设等工作,团结广大群众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大决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李艳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