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没有国泰民安

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 作者:于永军 编辑:刘仁军 2015-09-08 09:56:34
时刻新闻
—分享—

  坐在荧屏前看“9·3”大阅兵,从引吭高歌、声震升空的军歌里,从排山倒海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队列里,从气吞万里如虎气势的受阅装备列阵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一种战士的光荣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联想人们对和平时期军队作用、军人价值的认识,不禁想起了当初那个曾为之好笑的童趣。多年前的一个早晨,望着从晨曦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尚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突发奇问:已经是白天了,还要太阳干什么呢?

pic.asp

图: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兵者,国之大事。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军队的作用极其明显。八国联军武装入侵、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血洗海兰泡、南京大屠杀等等,中国人受尽侵略者铁蹄的践踏,皆因为没有一个足以保卫国防、维护国家安宁的人民军队。“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这是九曲黄河的呐喊,也是千百年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然而,当噩梦般的长夜过去,当毕加索笔下的和平鸽在人民共和国的上空自由翱翔,军队的作用、军人的价值何在?不少人的脑子里有了问号。

  一次,在南下的列车上,邻座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曾这样问一位佩戴着上等兵衔的战士:“现在不打仗了,当兵有什么用,岂不是一种浪费?” 战士没有回答。是呀,稚童的奇想浅见,竟从五尺汉子嘴里冒出,有什么值得回答的呢?值得注意的是,稚童般的奇想浅见在国人中并非个别仅有。这次“9·3”大阅兵,就有类似吐槽。比如阅兵前,有人议论:“大阅兵是劳民伤财,热闹一通就过去了,没啥实际用处”;阅兵后又有人发声:“战略核武器是屠龙术,派不上用场,只能储在那儿浪费钱。” 对这等吐槽,从网上看了,我也没有跟帖回答,确切说不屑于回答。

  不屑于回答,并不等于无言以对。著名军旅作家朱苏进的小说《引而不发》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特录于兹,以正视听:“既然不打仗,全裁了,省下百亿军费,给大家长长工资。” “别赌气嘛!军队放在这儿,人家才怕来打你,全裁了,马上就没有你了。放在这儿,就是威慑,就是门神。” 这里也可套用:战略核武器也是威慑、也是门神,放在这儿,人家才怕来打你。你如果没有,就可能挨打。中国汉字里面的“武”字,由“戈”和“止”组成,乃制止兵戈之意。制止兵戈,靠乞求不行,靠纳贡也不行,只有靠自身的实力准备。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当年看得很清楚,说得也很明白:“世界上的事情总是那样,你准备不好,敌人就来了;你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 所以,他强调指出:“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硬是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困境中,从中央领导人带头“勒紧裤腰带”做起攒钱,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这里试问大家,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是否还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是否还能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20150822083918758

图: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其实,和平时期,军队的作用岂只是门神、是威慑,还有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积极参与,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的挺身而出。对此,大地震废墟上建起来的新唐山,滚滚引入津门的滦河水可以作证;被扑灭的大兴安岭熊熊林火,“98抗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雅安地震抗震救灾,天津塘沽爆炸救援,皆可为证;每逢抢险救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后,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评价和点赞,也可以作证。

  “当兵的”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国防观念;军人价值是否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爱护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安危意识。有备才能无患,居安必须思危。欧洲小国瑞士,面积仅4.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700万,至今已享受200年的和平安宁生活。在瑞士的任何一个村庄,都可以看到三样东西:教堂、咖啡店和打靶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公民都要接受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一位瑞士外交官曾说:“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近200年没有打仗,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二战初期,希特勒曾3次准备入侵瑞士,但纳粹情报机构提供的资料让他大吃一惊:瑞士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动员了50万人入伍,成年人几乎人人手中有枪,做好了战斗准备,全体人民举行誓师大会,誓与祖国共存亡。如果德军要拿下瑞士,就要付出惨重代价,希特勒最终放弃了进攻瑞士的计划。

  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军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赢得战争,更体现在遏制战争上。在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打仗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准备打仗的目的,不在于战而在于胜;胜利的实现,不在于愿望而在于实力。和平既是战争阶段激烈厮杀的结束,又是新一轮实力角逐的开始。军队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砝码。军人之所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艰苦的、枯燥的甚至是残酷的训练,之所以马不停蹄、毫不懈怠地追赶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潮流,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使觊觎之敌不敢轻举妄动,才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有效维护祖国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为人民争取到和平安宁的生活。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 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对野蛮侵略有着抹不掉的刻骨仇恨,对和平安宁有着不寻常的深切渴望。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我们既要看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又要清醒地看到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据统计,1945年-1989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97起,平均每年4起多。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凸显,平均每年45起。

  今日之中华大地,虽然和平的阳光普照,但战争的阴影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日本一些政客不仅一再否认、篡改、美化侵略历史,而且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和平宪法”,公然挑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和平国际秩序,在复活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些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费尽心机加以围堵遏制,不断把国际战略竞争博弈的焦点引向我们的家门口。

  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善良美好的愿望从来不能使侵略者放下屠刀,没有强大的国防做后盾,和平只能是空想。为了不让战火在我们的家园燃烧,为了不让老祖宗留下的疆土有半寸丢失,为了不让国家发展进程被打断,我们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军的“撒手锏”装备建设,保持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保持对觊觎之敌的强大威慑。并且,只要永久和平的太阳还没有照遍地球,这个“威慑”就要始终保持在“引而不发”状态。

  善养兵者,兵乃强;兵强盛者,国乃安;国安定者,民乃富。假如有一天,局部战争乃至世界大战爆发了,无论是共和国的家园完整如初还是支离破碎,试想:谁还会对军队的作用再稚童般问“白天要太阳干什么”吗?和平时期,天下太平,繁荣昌盛,人民幸福,但不要忘记军队和军人的价值,国家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军队和军人的牺牲奉献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作者系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军旅作家、教授)

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

作者:于永军

编辑:刘仁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