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应力争超过7%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秀琼 编辑:李艳华 2015-05-05 20:30:58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王秀琼)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日前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应该力争超过7%,而且也完全有可能实现。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发院”)举办的“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朗润园观点”研讨会上,现任国发院名誉院长的林毅夫发表观点说,中国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左右,这也应该是整个“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而且中国应该力争让经济增速在今年和“十三五”期间都超过7%。

  他认为,为达成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中国经济在2015-2020年期间需要每年增长大概6.6%。但为了同时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翻一番的目标,考虑到大概0.5%的人口年增速和企业承受力,经济增速应该达到大约7.1%。

  对于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林毅夫指出,如果经济增速继续下滑,可能会有不良后果,一是失业增加,二是企业倒闭造成的局部性金融风险。

  他重申了中国近年来经济放缓更多是由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造成的观点,并对中国在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潜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持有信心:“我相信我们保持7%左右的增长,而且力争达到7%以上,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这些条件不是一年两年会变化的,我相信在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应该没问题。”

  他随即谈到当前他认为“似是而非”的一些观念,认为它们妨碍了中国利用有利资源来实施稳增长的反周期政策。首先是有人认为中国已经产能过剩,不应该再搞投资拉动,应该改成消费拉动。对此,林毅夫说,投资拉动不等同于产能过剩,投资可以投向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

  还有一种观点是,雾霾严重是由经济增长快造成的。林毅夫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举印度的例子说,并非经济增长慢就会减少雾霾,雾霾的根本原因是发展阶段。中国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能源使用密度和排放密度就高于以服务业为主的高收入国家。放慢经济增速来换取环境改善是不成立的,因为那样意味着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间要延长,环境压力会更大。

  另外有一些人认为,2008年以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低,所以基础设施不应由政府投资。林毅夫对此回应道,基础设施投资本身回报周期长,其对经济的贡献大多是外部性的,而正因为其回报率低于一般产业,民营企业并不积极,就应该由政府来投资。

  对眼下大热的股市,林毅夫也有话要说。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多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以降低杠杆率,林毅夫对此不太赞成。他表示,能在股市融资的大多是大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数量很少,而享有发展空间的大多数企业规模并不够大,股权融资成本很高,它们的资金来源还得靠银行贷款,所以当下解决之道是发展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地方中小型银行,这样中小企业得到融资多了,发展好了,“即使高杠杆率也没关系”。

  “我们的回旋空间非常大,而且我们有利的条件、可以稳增长的措施很多,只要我们在认识上是正确的,不要受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左右,利用好我们现有的条件,保持7%的增长,在工作当中力争7%以上,完全有可能。”林毅夫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秀琼

编辑:李艳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