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川生:做好核心价值观教育 提升大学生多方面认同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编辑:高芹 2015-03-11 16:22:58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11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刘川生]青年大学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又明确提出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大学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有责任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强烈的爱国情怀、家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仍然是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据调查,98%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81%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成长成才非常有必要”。然而,也有些大学生信仰迷失,追求物质享受,价值观不正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目前,我们认为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有的理想信念淡薄,知行不一。在多元文化思想冲突中感到迷茫,精神空虚,有时“说一套,做一套”。例如,大学生高度认同“法治”社会模式,但在维护自己利益时,首选的却是“关系”。二是载体和途径缺乏,具体措施落实不够。有些大学生认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表述过长,缺乏具体生动有效的活动形式,感到“空对空”。三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核心价值观入课堂、入教材容易,入心、入脑难。有的大学生价值观错位,对个人得失看得重,对公共利益淡漠。

   以上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多元文化冲击碰撞、就业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建议:

   第一,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实践,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协同平台,全社会都应成为育人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层面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国家级、省市级大学生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好、更多实习机会。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到实践育人工程中来。

   第二,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接地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落细”方面,建议开设一批大学生喜闻乐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开课”。鼓励科技精英、企业领袖、创业先锋等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落小”方面,建议开展“感恩节”、“志愿者日”、“青春纪念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借助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落实”方面,要充分挖掘校内外文化教育资源,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发挥大学校训、校史、大学精神的育人作用。树立身边的优秀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熏陶”。

   第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思想教育创新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理想认同。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形成思想教育合力。所有学科都有育人责任,所有教师都要教书育人,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育大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