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暗访:各部委门前外地车减少 未见送礼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何韬 杨诗琪 编辑:蔡娟 2013-12-31 13:33:32
时刻新闻
—分享—

  从治理“舌尖”、“车轮”上的腐败,到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从狠刹用公款送月饼、贺卡、节礼等不正之风,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公众能够明显感受到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积极变化。

  如今,又到了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的岁末年终。“四风”问题是否会有所反弹?党员干部在“年关”能否持续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廉洁过节见行动,热闹“年关”变清净

  曾几何时,每逢传统节假日,互相走访送礼,成了一些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心照不宣的“规定动作”。尤其在年底,各地前来北京与一些部委“交流感情”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那么,今年的情况究竟如何?

  在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带,聚集了多家中央单位。12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三里河,希望能捕捉到一些公款送礼的“蛛丝马迹”。

  从10点到11点的一个小时内,进出各部委大门的车辆不断。记者注意到,这些车辆均为北京本地车牌,没有一辆挂有外地牌照。同时,也未发现有人从车上搬卸年礼等物品。

  经常在附近趴活儿的“的哥”张师傅告诉记者,三里河一带平时车流量就大,以前一到年底,几家部委门口都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车,“我们都不敢往这儿开,压根儿走不动!”

  “今年在这附近的外地牌照车基本见不到了,路上确实比往年好走很多。”张师傅说。

  在某部委传达室,只见前来办理进门手续的访客络绎不绝,手中均未提有礼品。经过仔细观察,记者在房间内也未发现存放有礼盒。

  常来此处办事的某机关干部小黄透露:“以前一到年底,传达室附近总有拎着礼盒的人转悠,今年确实很少见到,一下子感觉清净了很多。”

  “我们其实也不愿意收节礼,但看到一些朋友从外地大老远地跑来,不收下又好像有点不近人情。”某部委干部老王告诉记者,“现在中央对作风问题三令五申,我们不能收,他们也不能送了,这样对大家来说都很轻松。”

  自去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三里河周边的高档酒店也因公务宴请的减少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知名的美林阁酒店甚至已经关门。

  记者在此次走访中了解到,为应对公务宴请减少的情况,一些酒店着力转变经营模式,在菜品定位上更注重吸引普通消费者。如宝瑞酒店将一楼包间拆成散桌,对外主打家常菜;同和居曾经热卖的佛跳墙和辽参被特色小吃所取代。

  “以前店里的辽参、佛跳墙每天都要卖出60到80位,现在基本没人点了。我们如今主推特色烤馒头,一天可以卖出300多个。”同和居经理郭振声说。

  发票项目“披马甲”,不正之风仍“暗流涌动”

  近年来,公款购买、赠送商业预付卡,已成为腐败的一种新形式。特别在岁末年终,公款购卡、送卡现象往往易发多发。今年公款购卡问题是否依然突出?记者以单位办公室人员身份走进位于北京市金融街的某商业预付卡售卡点,了解有关情况。

  “我们有记名卡和不记名卡,单张记名卡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不超过1000元。”销售人员介绍。

  得知记者想要给单位员工买些预付卡作为福利,该销售人员马上推荐了记名卡,“一是面额高,最高能发5000元;二是卡上金额的自拟空间更大,只要是整百的倍数,如2000元,2500元,3300元,等等,都可以自己定。”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其中要求“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

  “我没带单位的证件,身上只有个人证件,也可以替单位办卡吗?”

  “也可以。”

  “那发票的抬头还能开单位的吗?”

  “当然。”

  记者还了解到,在开具购卡发票时,除了开“代收服务费”、“代收咨询费”外,该公司还能按照顾客的要求,开“办公用品”、“办公耗材”等项目。

  “现在买卡的单位也不多了,资源宝贵,我们更要把服务做好。”该销售人员称。

  由此看来,给发票项目“披马甲”,俨然已成为商家迎合公款消费的惯用手段。据媒体披露,市场上一些年历、贺卡公司均可以根据顾客要求,将购买贺卡的发票开成“办公用品”、“文具”等,以规避检查。

  “我们还可以将发票内容开成‘制作费’,这样就和贺卡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一位印刷厂负责人表示。

  一个“标”一个“标”地治理,积小胜为大胜

  本是交流情感的人际往来,一旦与公款消费挂上钩,就会演变成披着民俗外衣的不正之风。中秋“月饼多”、元旦“贺卡飞”、春节“年礼厚”……这些问题看似“小节”,却直接体现了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大问题。

  对此,中央纪委紧盯关键节点步步推进,接连出台“月饼禁令”、“贺卡禁令”、“年货节礼禁令”等一系列规定,一个“标”一个“标”地治理,以突出问题的解决带动作风的全面好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在2013年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超过七成的被调查民众对于反腐败成效具有信心,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充分证明民众对于一年以来党和国家惩治腐败、改进作风成效的肯定。

  调查同时显示,被调查民众中认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改善的人数占比只是略高于50%,反映了民众对于改进作风仍有更高期许。

  民有期待,我有所应。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再次体现了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不放松的坚强决心。

  “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不仅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由路径,也是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对人民群众反腐败期望的有力回应。”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过勇认为。

  天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臧献甫表示,作风建设必须从具体问题抓起,持之以恒抓住“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久久为功,推动党员干部习惯行为的养成。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已先后4次共对3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并定期综合公布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况。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12月27日,中央纪委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通知》中所列举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奢侈浪费等违纪行为。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了举报电话、举报网站和举报信箱,欢迎党内和广大群众、新闻媒体举报监督。

  可以预期,今年的“年关”将与往年大有不同。(记者 何韬 杨诗琪)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何韬 杨诗琪

编辑:蔡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