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研经费报销呈乱象 高校周边发票贩子生意好

来源:新华网 编辑:蔡娟 2013-09-03 11:52:35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武汉9月2日电题:发票贩子为何衷情高校周边?

  鲁军宜、黄艳

  在一些高校周边,常常出现这样一幕:有人一手抱婴儿,一手往外递送名片,嘴里小声说着:“发票,发票”。

  为什么发票贩子聚在高校周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科研经费“供养”这个市场。

  发票贩子:发票生意好

  在武汉市广埠屯电脑资讯广场,“发票发票,办证刻章”的声音不绝于耳。街边的墙上贴满了写着各类代办业务的广告。这些叫卖“发票”的人很容易被识别,他们一般手持“办证刻章”字牌,怀抱小孩。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上来攀谈。她说:“绝对是真的,可以报销”,不仅如此,发票的种类可以随意定,“要什么类别都行,你们学生就文化用品、办公用品的都可以”。

  记者提出担心不能报销,她拿出一张发票,指着上面的发票代码说可以到网上查询。这位发票贩子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他们是按照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发票面值收取费用,30元可以买到9000元面值的发票。

  其他几位发票贩子也围过来。一名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他们发票生意现在相当好,老师学生都来买,尤其是周边高校的学生。一名年轻女票贩开口要价就是100元一张,并坚称她手头的发票都可以用于报销。“发票码都可以查到的,是真的。”但被问到哪里去查时,她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高校科研经费报销乱象

  据发票贩子说,到他们这里买发票的高校师生大多是手里有项目需要报销兑现的。

  一位高校学生告诉记者,他是导师课题组的“办事员”,除了做实验之类的活儿,还有个任务就是搜集各种发票,搜不够,常常需要去买假发票。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向媒体分析发票造假的成因,“大学仅仅鼓励创收、拉项目、搞评比,那大学就像政府、企业一样,有些人水平不高,靠油嘴子拉来一百万、二百万的项目,项目经费人人都要报销,发票市场也就兴起。”

  “媒体报道有学校课题组,报了一千多张火车票,这就是个典型。”章开沅说,“需要通过发票来报销经费,你不用,别人不说你节约,别人说你没本事,以后经费就拿不上这么多。这样的制度设计,就让风气越来越歪。”

  某高校一名研究生透露,虽然学校对经费报销有严格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何况一般人并不会露马脚,多数时候只是较少的金额。

  “大学老师的工资太少了,必须多拿经费,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可能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他说,“这其实在高校较普遍,社会环境如此”。他举例说,为了占小便宜,报账时在能报的类别多开一点发票,这样不能报销的项目就可以算在能报的项目里了,例如可以多开些原材料、书籍的发票。购买发票就是直接将项目资金兑现。

  记者在高校调研了解到,当前的科研经费机制存在漏洞,同时项目经费泛滥和贫富不均,饱受诟病。

  整治需从源头开始

  记者在某高校关于科研经费申报的规定上看到,该校校外委托经费和学校科研基金两类科研经费中,后者申报流程较为简单,仅需校领导批示与科发院发放经费通知单,科研人员凭此到财务处办理划拨、转账业务,即可领取经费;校外委托经费的申报相对复杂:科研人员填写立项表向院系科研秘书申请拨款,院系科研秘书向科发院先装院申请拨款,科发院向财务处查询到款,再立项审核、下发拨款通知等。

  一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说,目前高校大致报销流程如此,这种先垫付资金,再报销经费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科研人员搜集发票、买发票兑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科研经费有“泡沫”。

  华中师范大学的梅正罡教授表示,在一般高校的流程中,难以见到对于经费使用控制及监管的硬性措施,这导致了科研经费报销“有空子可钻”。

  对于高校内存在的利用假发票侵占科研经费现象,梅教授表现出担忧。他认为,要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假发票流通,力求“不买假发票也能把事做好”。他举例说,对科研人员进行有限制、小额的项目补贴,经费包干使用等能有效规范科研经费支出,减少因经费不足迫使负责人购买假发票的不良现象。对恶意侵吞公共资产的人,要“及时发现、严惩不贷”。

来源:新华网

编辑:蔡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