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易中天中华史》首发 回答“三千七百年的命运和选择”命题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志艳 编辑:蔡娟 2013-05-17 10:56:02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7日,易中天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作了题为“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演讲,同期《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的前两卷正式首发。新华网 王志艳 摄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前两前两册《祖先》和《国家》。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王志艳)备受关注的《易中天中华史》昨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了首发,易中天以一贯的“易式幽默”做了80分钟的主题演讲。

  这场题为“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演讲实为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的总序,易中天对世界文明演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世界舞台将由“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现代文明”唱主角。当今,由利益驱动的“文明的冲突”逐渐产生,“中华文明”在其中应当更有作为。在他看来,“中华文明”像水一样包容与流动,“故天下皆能与之相和”,而当今世界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能够为所有文明的对话搭建一个开放平台的文明。

  易中天介绍这部作品颠覆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与之前《品三国》的风格一脉相承。“不是事无巨细的记述,而是有所选择,3700年文明史中关系到‘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的历史拐点会浓墨重彩的写,其他会一笔带过,或根本不写,这借鉴了一部历史纪录片《美国:我的故事》表现方法。 ”

  自易中天在博客中宣布要写“中华史”,质疑之声接踵而至, 5到8年的时间能否写得好36卷本?在昨日的演讲中,易中天回应,这部书的写作有三个团队支持:一是顾问团队,虽然暂时不能公布名单和身份,但36卷本出完后若得到允许会将顾问的意见公之于众;第二,有十几人的编辑团队;第三是营销团队。目前首发的两卷是从去年3月开始动笔,每天约写1000字左右,这样的工作量完全能够承受。

  为什么要重写中华史?易中天直言不讳:“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国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也难得与其他文明相比较”,“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也很难明确无误地回答,什么是‘中华根’,什么是‘中华梦’,什么是‘中华魂’”。他希望用《易中天中华史》最终来回答“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这个命题。

  从2013年5月起,《易中天中华史》将以每季两卷的速度与读者见面,至2018年出齐三十六卷。“分批出版的目的是为了听取意见,可能对今后的写作有促进作用”,易中天说。目前发布的前两册《祖先》和《国家》,每本的字数将在6至10万,“坐一趟高铁的时间就能看完”。

  据出版方果麦文化介绍,第一部“中华根”的第三、四卷《奠基者》和《刺客与情人》将在7月22号在香港书展首发。10月中旬发布五、六卷《从春秋到战国》和《百家争鸣》。

  现场问答

  Q:如何定位这本《易中天中华史》?是通俗读物还是史学史料?

  易中天:这是一部“轻松好读,引人入胜,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中华史诗”,我保证看过的人都会喜欢。

  Q: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易中天:人类需要信仰的根本原因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信仰是人的本能,仰望星空,寻找源头和归宿。信仰一旦产生进入现实阶段就变成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它让你有了“安全感、自由感和身份认同”。

  Q:什么是自由?

  易中天:自由就是责任。自由的准备说法是“自由意志”,前提是独立人格。自由的体现是“可以选择”,而选择的前提是“一旦选择,就得负责”,没有责任能力是不能自由的。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志艳

编辑:蔡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