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解读中国第10份人权白皮书 3亮点值得关注

来源:中新网 作者:张蔚然 编辑:蔡娟 2013-05-14 10:20:10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专家解读中国第10份人权白皮书 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张蔚然)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发布《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这是国新办自1991年以来发布的第10份中国人权白皮书,也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作为单章内容写入白皮书。

  参与白皮书文本讨论的人权问题专家表示,无论从体例编排还是从实体内容来看,白皮书都有创新,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第一,与前9本人权白皮书相比,体例编排有创新。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赵正群表示,以往的白皮书是以比较特定具体的人权保障实况为线索,展示人权事业进展。如列举“生存权,政治权利,经济、文化与社会权利,少数民族权利,残疾人人权保障等”,新白皮书在以具体权利为线索的基础上,将近年来中国人权事业进展概括为六大部分,即“经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社会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这种划分更加科学简洁,也蕴含了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将采取更加全面均衡发展的方式推进人权事业。”赵正群说。

  第二,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白皮书。白皮书称,中国基本建立起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公民享有清洁生活环境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生态环境权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万洪介绍,以前的白皮书中不乏对“生态环境”的表述,如1995年发表的《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提及“国家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但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作为单章内容写入白皮书,具重要意义。

  “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新高度,也对人权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张万洪说。

  他认为,环境权跟其他人权内容一样,不是孤立的,至少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公正司法、获得法律援助、媒体监督等基本权利。环境污染导致的纠纷和冲突已成为严峻社会问题,部分群体的环境健康权利受到侵害。在获得司法救济、政府信息公开、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未能领会、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相应的人权保障机制,应继续强化法律实施、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

  第三,在实体内容上,“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所涉内容更加充实,体现出中国所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

  在“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章节中,白皮书总结了中国完善保障各项人权的法律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推进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政治权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赵正群认为,上述内容都在努力体现国际公约的要求,在保障公民人身权、获得公平审判等具体制度设计上,尤其能看到明显进展。

  在“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章节中,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公民宗教信仰有关情况,透露中国有宗教教职人员约36万人,依法登记并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达到14万处,宗教团体已达5500个,各宗教的教务活动有序开展。

  “政府以积极主动姿态发布信息,有助于澄清误解。只有理性、公开的讨论才有助于增进各界对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的了解,理解宗教政策的重要作用。”张万洪说。

  迄今已发布的10份中国人权状况与人权事业进展白皮书,以及分别与2009年和2012年制定的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已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真实记录。专家指出,既要看到人权事业取得的进展,也要直面不足,补齐短板,积极推进。

  长期关注中国法律援助发展的张万洪建议,下一步应完善司法程序,加强刑事司法领域中对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刑事辩护和公平审判的保障。

  “比如,一些地方在看守所设立值班律师或者法律援助律师办公室,加强对被羁押人的及时权利告知和有效辩护,相关经验应加以推广。”他说。

  他还建议加强对强势部门的监管,如加强驻所检察官对看守所和办案部门的监督、媒体对被羁押人非正常死亡的监督、公民社会组织对政府建设无障碍设施、消除歧视的监督等。

来源:中新网

作者:张蔚然

编辑:蔡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